看過日劇「醫龍」的人,一定可以想像黃泰明躺在開刀房裡是多麼千鈞一髮地與時間競賽、與死神拔河。
那是民國90年1月18日,這一天,恰好是亞東醫院施行開心手術治療滿一周年的紀念日。清晨四點,患有「擴張性心肌病變」的病患黃泰明,被推進了開刀房,六個小時後,醫師走了出來,告訴著急等候的家屬,移植進去的心臟功能不佳,產生排斥現象,必須先用葉克膜維持心臟運作,並繼續等待另一顆心臟。
當時,黃泰明心臟衰竭的程度已達末期,如果使用葉克膜太久,很可能撐不下去。但是,那第二顆心臟在哪裡呢?要等待多久才能等到第二顆心臟呢?一個人的身體裡,如何能夠住進三顆心臟呢?這個真真實實發生在開刀房的戲劇化故事,欲知後事,請看以下分解。
開刀房裡 大膽的決定
家住台中縣新社鄉的黃泰明,是個勤勤懇懇的鄉下人,以操作刨木機為業,他一向身體很勇,身材雖然矮小,但粗重工作難不倒他,胃口也好得很,據他太太形容,年輕時,黃泰明跟人比賽,可以一口氣吃下九碗公的炒米粉。但是五十二歲時,黃泰明開始出現氣喘,經常工作沒多久、或走一小段路,就喘得必須停下來休息。這種情形拖延了半年,經台中一家醫院轉介,他來到亞東醫院。
當主治醫師告訴他罹患了擴張性心肌病變,必須進行心臟移植,否則性命不保時,鄉下人的憨膽和樂觀讓黃泰明毫無畏懼地點頭答應,太太擔心移植的新心臟「不知會不會合」,問黃泰明會擔心嗎、會害怕嗎,他卻簡單回一句:「驚啥?」
等了半年,終於等到了條件合適的腦死捐贈者,手術啟動,為他主刀的是大名鼎鼎的心臟外科權威朱樹勳醫師,也是亞東醫院的院長。朱院長先將黃泰明自己的心臟切除部分,再植入捐贈者的心臟,縫合時,卻發現新的心臟功能不佳,冠狀動脈有硬化現象,血管阻塞情形也很嚴重,也就是說,黃泰明很可能宣告手術失敗。此時,心臟血管團隊裡的主治醫師邱冠明只得走出手術室,跟家屬詳細說明,並詢問是否接受暫時以葉克膜維生,再等待另一顆心臟?
說來幸運,第二天,醫療團隊接到一顆來自台大醫院的捐贈者心臟,但這顆心臟的捐贈者是名女性,體重僅四十餘公斤,心臟較小,且有些許受創,無法單獨負荷黃泰明的血液循環需求。於是,一如日劇「醫龍」般的戲劇化決定在開刀房裡發生了,多次挑戰醫療技術的朱樹勳院長思索片刻,便決定讓兩顆心臟共存在病人體內,兩顆不盡理想的心臟共同負起血液循環的工作,黃泰明自己的心臟則負擔血流通路任務,就這樣,黃泰明意外地保住了性命,轟動世界的「三心人」,也就此成為醫界罕見的病例。
移植創紀錄 震驚國際
這次的心臟移植手術難度很高,除了要在短時間內找到兩個血型相容的心臟,手術時血管的接合也很困難,又要擔心排斥和感染。其次,要在人體內放上三顆心臟,空間問題也有待克服,最後必須割除部分肺葉,才有三顆心的容身處。這是全世界醫學界首見的三顆心並存紀錄,創下紀錄後,國內外醫學界有人讚嘆、也有人覺得不可思議,對此主刀的朱樹勳院長說:「我這麼做,並非為了標新立異,而是醫療技術碰到瓶頸,病人的病情急待解決,我只好構想新的創意,最後證明可以克服,才成為第一例。」
不過,醫療團隊醫術再高明,倘若病人適應上產生排斥,也是枉然。所幸黃泰明的適應良好,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後,黃泰明出院了,手術後身體較為虛弱,睡覺時常覺得心臟像在搖動一般,彎腰時也會有暈眩感,但休養一段時間後,他漸漸復原,猶如重生。黃太太還記得,剛做完手術,她每周陪黃泰明回醫院檢查,從新社到台北,車錢、醫藥費、飯錢,一天往返,兩個人加起來要三千多元,黃泰明身體還很虛弱,難耐舟車勞苦,但住旅館得花更多錢,經濟狀況並不好的黃家,「花錢實在花到驚到!」黃太太說。醫院知道後,便破例讓他們住在病房裡,隔天做完檢查才回家。
為兩位捐贈者 努力活下去
手術至今已九年多,現在的黃泰明,生活正常,只是受重聽影響,說起話來頗為吃力。平日他打打零工,幫附近農家剪香菇頭、或採摘琵琶,日子過得十分清閒。鄰居們對於社區裡住著一位「三心人」,都已經習慣,不會以異樣眼光看他,只覺得他「真有福氣」。他很會做家事,常幫太太煮飯,但最讓他開心的事莫過於和鄰居相邀去釣魚,這是黃泰明最喜歡的休閒活動,有時候還會遠征台中港海邊釣魚。
剛做完手術時,他每日要吃上三十幾顆藥丸,現在藥量減少了。回診的時間也從每周一次、每月一次、到每兩個月一次即可。為了節省車錢,他都是一個人騎著機車到豐原,再搭火車到台北亞東醫院,檢查身體和拿藥,已不用太太陪伴,有時醫師會開他玩笑,要他活久一點,因為他是特殊病例,每多活一天就是在創紀錄。
比一般人多了兩顆心臟,說來也頗為有趣,譬如每次黃泰明到亞東醫院複診,護士幫他測量心跳時,常因位置不同,測到不同的心臟,心跳頻率就會不一樣,不明瞭的護士常會嚇一跳,怎麼上次量每分鐘心跳六十下,現在卻高達一百多下?
從死亡關卡走一圈,最要感謝的自是捐贈者的遺愛,而黃泰明又比其他器官移植病人承受得更多。他心懷感恩,勉勵自己要好好活下去,而且是「為兩位捐贈者而活下去」。曾有記者問他如果捐心的是江洋大盜呢?憨厚的黃泰明依然笑嘻嘻地說:「還是要謝謝人家啊!」如今,他的獨生兒子結婚,看著孩子成家立業,他滿懷感激地說:「是捐贈者的大愛,才讓我有機會看到兒子娶媳婦轉大人!」 只是,不知道捐贈者是誰,讓黃泰明和太太有些不安,黃太太說:「實在應該當面跟人家道謝才對啊!」
新社鄉是個寧靜的小鎮,黃家門前的馬路上,偶爾有車子駛過,那是通往豐原的鄉間馬路,蜿蜒而下,兩旁多是種植桃子、枇杷的果園或裹著黑紗的溫室香菇。偶爾,小鎮會有配備著攝影機的記者到訪,他們都是慕三心人之名來採訪的,黃泰明和太太不擅言詞,總是用平日最習用的閩南語對答,間夾著「不知道耶」…,對於很多醫療的細節,他們至今都還不甚清楚,連他們幸運碰到了心臟權威朱樹勳醫師,但問他們開刀前知道是院長親自主刀嗎,黃太太依然憨厚地回答:「不知道耶」。
經過了八年,目前黃泰明第一顆移入的心臟,功能已開始下降,要延長這個稀罕的病例壽命,唯病人配合心臟功能,減少活動。靜靜的午後,看著黃泰明蹲在家門口,逗弄著野狗,臉上始終帶著樂天知足的笑容,他用笑容告訴所有關心他的人,生命無關長久,能夠心懷恩情,他活得比任何人都好。
Comments